每日一专 农业 2012-09-12 12:48
四位油棕业的掌门人最近相聚,严肃的抒发自己对油棕业当前情况的见解。寒暄过后,先乐一乐:油棕是800亿令吉种植业,受雇员工50万人,棕油市场持久靓丽,因为世界现有人口70亿将繁衍到2050年的93亿。是人就得要有油供食用及生产诸多日常用品,最少也得有块肥皂。你有所不知,今天生物燃油消耗的棕油已比油脂化学品多。
回到现实,大马油棕每年每公顷的产量停滞不前,究其原因:老枝没翻种、种地不太适宜、劳工短缺。
普及化需要多“心”
谈劳工,老调重弹,但可以起劲的谈。大马油棕局研发的Cantas采果机是机械替代人力的好开端,水牛替代人力搬运鲜果串有成功例子可循,但普及化需要多“心”:信心、耐心、爱心。
雨季园地积水,水牛乐在其中,水牛劳动就有收入,你会为自己鼓鼓的口袋树它微笑。
令人羡慕的是印尼有工人采果,不像我们因果串没有能力将它割下而不能进账。
印尼每7天采割一趟,如果我们也能做到这一点,我们的榨油率就可增加2%,印尼一般榨油厂得到的榨油率24-26%。
油棕园依赖客工的日子看来还很长。美国农业靠墨西哥及其他中美洲国家的客工。欧洲的农耕季节需要东欧的客工来帮忙。
大马早年种橡胶也依赖南印度来的客工。此一时彼一时,现在我们怕客工给我们制造社会问题……。
应考虑孟加拉客工
IOI的拿督李耀祖有说话:客工在偏远的园里工作,不会蹓到城镇添乱,园里设备包括医疗、学校、教堂、休闲、运动等;吃好住好,怕你不干,还将客工当老爷俸候(这几句不是拿督说的)。
明显的,客工足够,鲜果串全采下来就是收入,国库从税收中得到的好处何止几亿令吉。
不过印尼客工来不来不由得你说了算,印尼油棕业发展快速,印尼工人选择在自己国家的油棕园工作可能成为趋势。
未雨绸缪或许应考虑孟加拉客工,体质不行,或许给他们进补(我说“或许”)。
土展创投主席兼集团执行长拿督沙比利比较爱谈研究和开发,这一次也不例外,没有夸张。
他知道有园丘每公顷产42吨鲜果串。他说印度的油棕小园主给油棕浇水,所获产量高达每公顷32吨鲜果串(这些我都知道,可惜我只有几株实验油棕苗而已)。
拿督沙比利说,我们关注施肥及工人,却小视水份的重要性,如果油棕生长的环境有固定的270-300mm的水,鲜果串产量就会每公顷有30吨,原棕油产量5-6吨,不是现在平均的3.9吨。
四位贵为油棕业的佼佼前辈的另外二位是大马油棕促进局执行长丹斯里尤索夫巴西隆(Yusof Basiron)及联络种植的老板拿督卡尔柏克尼尔逊(CarlBek-Nielsen)。
朱乾海博士 橡胶研究专家
【南洋網】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